2021年,嘉兴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,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,主要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,获得首批“科技创新鼎”,全社会R&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可达3.33%。2021年,嘉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56.54亿元,同比增长14.9%,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7.70%;新产品产值5329.05亿元,同比增长37.9%;实现利税874.34亿元,同比增长31.7%。
一、强化党建引领,打造红色景兴
进一步加强地方性、联合性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建设,成立了嘉兴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,发挥好嘉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作用,围绕特色产业定位,提升协调管理职能。
一是推动科技企业倍增。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和重点产业技术领域,加大科技企业引育力度,形成“微成长、小升高、高壮大”梯次培育机制。2021年,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5家(公示数)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404家;新认定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,居全省第一。
二是推动科研能力提升。开展企业研发中心、企业研究院等建设,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率和研发机构设置率。支持龙头企业创建或联合高校、科研单位共建新型研发机构。2021年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;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、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6家;新列入省“尖兵”、“领雁”计划立项40个,数量为历年来最多。
三是推动创新联合体筹建。组建泛半导体、光伏、汽车零部件3个产业协组,构建“政府部门引导+龙头企业牵头+高校院所参与+社会组织赋能”的攻关协同运作机制。
二、打造科创湖区,推进平台载体建设
加快布局和推进祥符荡科创绿谷等一批科创湖区,依托科创湖区高质量推进高新区、创新载体、孵化机构等建设。一是提升高新区能级。启动嘉兴秀洲高新区(国家级)更名为嘉兴高新区,目前已上报国务院,争取尽早完成更名,并以此推动嘉兴高新区+县(市、区)分园的“一区多园”建设。二是实施共建创新载体战略。深化校地合作(浙大嘉兴研究院、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、南科大嘉兴研究院),院地合作(清华航发院嘉兴分院、中标院长三角分院),企地合作(中电科南湖研究院、中核同位素研究院),军地合作(柔性电子技术科研重点实验室、南湖实验室)。深入实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“深根计划”。三是提升孵化机构运营质效。支持现有孵化器、众创空间能级提升,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方式参与孵化机构建设,发挥好孵化机构引育科技企业的作用。2020年度,嘉兴有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科技部火炬中心考评优秀,评优数量居全省第二,取得最佳历史成绩。
三、突出走廊建设,推进合作交流和成果转化
围绕G60科创走廊(嘉兴段)建设,优化整合各类合作交流、成果转化渠道,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。2021年,嘉兴共举办路演活动184场,签约落地科创项目329个、总投资97.9亿元;实现技术交易额131亿元。一是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。牵头组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联合体,围绕农业科技前沿和重大民生需求开展联合攻关。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,嘉善复旦研究院项目落地,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平台成功上线。同时,参与组建杭州都市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盟。二是实施G60科创走廊专项行动。出台《嘉兴G60科创走廊建设专项行动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》。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路演中心联合体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光伏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等。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。组织开展百场科技对接交流活动,发布科技成果779项,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需求290个。成立嘉兴市产学研合作共同体,围绕技术创新建立高校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。
四、聚焦人才引育,推进人才驱动创新
扎实推进各类科技人才计划,省“万人计划”、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、省海外工程师等入选数居全省前列。一是布局人才孵化站点。在国内外科技资源富集城市建设域外孵化器,孵化移植和招引人才,推荐申报省海外创新中心1家。发挥企业和平台载体的引才作用,全面实施项目合作,新认定省外国专家工作站1家。二是开展人才招引活动。结合人才工程,积极开展科技人才招引活动。举办“浙江省海外高层次数字经济人才对接交流会”等活动3场,实现人才供需两端精准对接。三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。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(嘉善、青浦、吴江)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互认。推动平湖、金山外国高端人才互认试点。创新推广外国人来华“一件事联办”,审批时间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。
五、完善体制机制,推进创新生态优化
改革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,优化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体系,加快形成“项目、平台、人才、资金”四位一体创新资源配置格局。一是完善科研攻关机制。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,通过“备案制”等形式打通市县(区)两级科技计划,推动嘉兴项目、资金统筹。完善科技专项资金管理,推行“负面清单+信用管理”模式,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。实施“揭榜挂帅”专项,形成“主体出题、政府立题、市场破题”协同机制,发布技术需求324项、成果转化需求173项。二是加快数字化改革。“浙里加计扣除”、“G60科创路演中心”、“海外工程师全周服务”、“技术经纪人赋能与管理”4个应用场景全部被列入省科技厅数字化改革试点。三是增强乡村振兴、生命健康科技支撑。完善“产业+团队+项目+基地转化”推广模式,推动优良农业新品种和先进种养技术进村落户入企。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创新药物、改良型新药、医疗器械等研发。完善“肢体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”建设和运行体系,支持建设一流高水平医院。
来源: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协会